第229章 杨嗣昌(2/4)

他囊中之物,可他不能毛遂自荐,必须要有官员推荐。

前几天和几位内阁同僚有意无意提起过此事,可这几个老狐狸却假装听不懂,根本不提此事。

今天听到皇太子说起兵部尚书之事,并推荐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位,杨嗣昌顿时感觉犹如五雷轰顶,头脑一片空白。

片刻,李邦华拱手道:

“殿下,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人都颇有能力,微臣认为卢象升更加适合兵部尚书,孙传庭性格有些孤傲,可能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待改进。”

见李邦华说话,其他几位阁臣急忙拱手附议:

“殿下,李阁老言之有理!”

几位说完,见杨嗣昌一直未表态,姜逢员拉拉杨嗣昌衣袖问道:

“文弱老弟,你以为如何?”

在姜逢员的提醒下,杨嗣昌猛然醒悟,为了给皇太子留下好印象,也为了兵部尚书位置,他急忙拱手道:

“殿下,目前清剿流寇成为兵部重中之重,为了防止建奴趁大军剿寇时入关报复。

臣以为清剿流寇可以分为三步走。

一、攘外必先安内;二,足食然后足兵;三、保民方能荡寇。”

于是杨嗣昌把已经认为完美的剿寇计划说了一遍。

其对策主要集中于前两点。

对于第一点,他认为天下大势好比人的身体,京师是头脑,宣、蓟诸镇是肩臂,黄河以南、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。

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,乘之甚急;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,中之甚深。

外患固然不可图缓,内忧更不能忽视,因为它流毒于腹心。

如果听任“腹心流毒,脏腑溃痈,精血日就枯干“,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?

所以他主张先与清朝和谈,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,专心致志、一鼓作气的剿灭农民军。

对于第二点,他建议增兵12万,其中步兵人,马兵人。

并增加饷银280万两,采取均输、溢地、寄监学生事例、驿递四个途径。

杨嗣昌所提的三点纲领,都是为了实现他认为的“四正六隅、十面张网“的围剿计划来服务的。

这一计划的执行依靠的是五省总督洪承畴和五省总理王家桢的配合。

洪承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大明,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》 最新章节第229章 杨嗣昌,网址:https://wap.bqg999.org/328/328188/230_2.html